欧美在线一二,五月婷婷激情,国产最新美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观看网址大全,国产蜜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91在线,国产树林野战在线播放,江苏白嫩少妇高潮露脸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

時間:2024-06-30 03:15:53 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我要投稿

【精選】小學數(shù)學教案八篇

 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,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。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?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(shù)學教案8篇,僅供參考,歡迎大家閱讀。

【精選】小學數(shù)學教案八篇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1

  【教學內容】

  教科書第101頁。

  【教學目標】

  1.經歷整理與復習的過程, 進一步加深對時間單位:時、分、秒和長度單位千米、毫米的認識和理解,會運用時、分、秒之間的進率與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來進行簡單的換算。

  2.能利用所學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。

  3.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,獲得成功的體驗。

  【教學重點】

  1.能根據(jù)題意,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。

  2.根據(jù)所學知識,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。

  【教學過程】

  一、談話引入

  教師:同學們,今天我們要對本學期所學的計量單位進行整理與復習(板書:計量單位)想一想,本學期的.計量單位包括了哪些內容?(出示全冊知識結構圖),在這些知識中你還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?

  二、整理與復習時、分、秒

 。1)出示鐘面,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,看能聯(lián)想起哪些數(shù)學知識。

 。2)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班內交流想法,引導學生補充完整。內容包括:

 、贂r針、分針、秒針的認識;

  ②1時、1分、1秒在鐘表上怎樣規(guī)定的;

 、壑1時=60分,1分=60秒,能進行簡單的換算。

 。3)做練習,出示課本132頁第3題。讓學生獨立解決,然后再全班匯報交流。匯報時,重點說說自己的想法。

  三、整理與復習長度單位

 。1)提問:同學們回憶一下,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?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?

  讓學生獨立思考,再全班匯報交流,老師并板書:

  千米(1000)米(10)分米(10)厘米(10)毫米

 。2)做練習,出示第132頁第4題。讓學生獨立觀察圖形,說說每個圖形各呈現(xiàn)了什么。

  學生根據(jù)課本給出的信息,找出合適的長度單位。窗戶寬120(),三峽大壩高185(),飛機每分飛行13(),小朋友每時步行3()。學生獨立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后,在班內匯報交流,說說為什么這樣填。

  (3)做練習第104頁的第13題。讓學生獨立做,再全班交流。

  四、解決問題

  我們前面整理復習了時間單位、長度單位的有關知識,下面就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。

  呈現(xiàn)課本第105頁第15題。

  A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,說說能獲得哪些數(shù)學信息。

  B讓學生思考,梅花鹿、長頸鹿的高各是多少?

  C班內反饋,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,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
  D學生解決第15題的第(2)小題,并全班交流。

  五、全課小結

  回憶這節(jié)課復習了哪些內容。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2

  教學目標:

  1.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,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。

  2.通過觀察、想象、分析和推理等過程,獨立探究、增強空間觀念。

  3.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,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,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(shù)學的應用價值。

  教學重點:

  理解、掌握旋轉現(xiàn)象的特征和性質。

  教學難點:

  理解、掌握旋轉現(xiàn)象的特征和性質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情景導入

  教師用課件演示:(1)鐘表的轉動;(2)風車的轉動。

  提問:觀察課件的演示,你看到了什么?

 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

 。1)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;

 。2)鐘表上的.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;

 。3)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,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。

  教師: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(xiàn)象就是旋轉。(板書課題:圖形的旋轉變換)

  2.提問:旋轉現(xiàn)象有幾種情況?

  生回答后板書。

  3.師: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(xiàn)象?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。

  二、新課講授

  出示課本第83頁例題1的鐘面。

 。1)觀察,描述旋轉現(xiàn)象。

  觀察:出示動畫(指針從12指向1),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。

  提問: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?

  (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)

  觀察:出示動畫(指針從1指向3)。

  提問: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?

  觀察:出示動畫(指針從3指向6)。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?

  提問:如果指針從6繼續(xù)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?

  (2)教師:根據(jù)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(xiàn)象,想想看,要想把一個旋轉現(xiàn)象描述清楚,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?

  小結:要把一個旋轉現(xiàn)象描述清楚,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,運動起止位置,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,方向以及角度。

  四、課堂練習

  完成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~3題。

  五、課堂小結

  同學們,通過今天這節(jié)課的學習活動,我們知道要把一個旋轉現(xiàn)象描述清楚,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,運動起止位置,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,方向以及角度。

  教學板書:

  旋轉

  順時針旋轉

  逆時針旋轉

  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。

  教學反思:

 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(shù)學、理解數(shù)學,讓學生經理觀察對比的思維過程,再通過交流,使學生對旋轉運動的特點印象更加深刻,進而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,所以學習氛圍更加濃厚。一部分學生對于旋轉后的圖形很難把握。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3

  學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體性,而發(fā)揮和培養(yǎng)學生的主體性是現(xiàn)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。在教學中,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,考慮課堂結構,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,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使學生生動活潑、主動、有效地進行學習,讓全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。在數(shù)學教學中如何發(fā)揮學生主體作用?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:

 。ㄒ唬┳鹬貙W生,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。在教學活動中,只有對學生熱愛、尊重、理解和信任,才能發(fā)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、積極性。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、細微的動作、和藹的態(tài)度、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,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。尤其是后進生,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。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,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。

 。ǘ┳寣W生充分參與學習。教學中,教師要盡量創(chuàng)設各種條件,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(xiàn)自己的機會,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地學習。這樣,一方面可以讓他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,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(yǎng)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.個性。例如,在教學“三角形的特性”時,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條釘成的三角形框架,讓學生用力拉,怎么也拉不動,學生便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認識。接著又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的框架說:“大家都知道平行四邊形是容易變形的(隨手在兩對角拉動幾下),現(xiàn)在我在它的兩個對角釘上一根木條,誰再來拉拉看?”學生還是拉不動,我問:“為什么又拉不動呢?”在變化對比的情景中,使學生又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穩(wěn)定性。最后請每個同學拿出三根小棒(已用它擺過一個三角形),看一看能不能擺成和剛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。學生動手擺完后,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“為什么不能”,從而使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。這樣,從演示到實驗,從靜態(tài)到動態(tài),我講得很少,只在關鍵時給予點撥、引導,把學生的思維真正激活了,討論中大家都爭先恐后發(fā)表自己的見解,真正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。

 。ㄈ┙探o學生學習方法,讓他們學會學習。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,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,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,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。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,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,如實際操作、直觀感知、抽象概括、演繹推理、遷移類推、系統(tǒng)整理知識等數(shù)學方法。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,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(fā)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。

  實踐證明,在小學數(shù)學教學中,只有充分發(fā)揮學生的主體作用,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,才能最大限度地搞好數(shù)學課堂教學,切實提高學生的數(shù)學素養(yǎng)。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4

  教學內容:教科書第54頁得例題和第55頁的“想想做做”。

  教學目標:

  1、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,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。

  2、使學生在觀察、比較、猜測、分析和概括的過程中,培養(yǎng)簡單的推理能力,增強用符號表達數(shù)學規(guī)律的意識,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和簡潔。

  3、使學生在數(shù)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,進一步增強數(shù)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。

  教學重點、難點:發(fā)現(xiàn)并理解乘法分配律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 鋪墊孕伏

  1口算

  125×53×8 25×44

  指名說出運用什么方法使計算簡便

  2出示兩組算式

 。6+4)×7 6×7+4×7

  20×(5+2) 20×5+20×2

 。10+25)×4 10×4+25×4

  先口算,再說說每一組算式有什么關系?(結果相同)

  所以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這兩個算式?(等號)

  談話導入:

 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。今天我們要學習乘法的另一個定律。

  二、 探究新知

  1、談話:同學們,學校馬上要進行廣播操比賽了,體育老師準備給比賽的同學每人買一套服裝,我們一看。

  出示課件:(課本第54頁例題情景圖)

  2、 提問: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?

 。考绦32元 每條褲子45元 每件夾克衫65元)

  3、 提問:

  體育老師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,一共要付多少元?你能自己列綜合等式解決這個問題嗎?

  4、 學生試做

  5、教師巡視,讓用(65+45)×5和65×5+45×5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。

  教師板書:(65+45)×5=110×5=550(元)

  65×5+45×5=325+225=550(元)

  6、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

  解法一:先算買一套衣服用多少元

  解法二:先算買夾克衫和買褲子各用多少元

  7提問:

  這道題的兩種算法不同,比較一下他們的結果。你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(結果相同)

  8談話:結果相同的兩個算式,可以用等號相連接

  板書:(65+45)×5=65×5+45×5

  9照上面的.等式,你還能再說出一個嗎?

  課件出示(—+-)×-=-×-+-×-

  10談話:這樣的等式有很多,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樣等式的規(guī)律。

  三、 概括定律

  1提問:

  觀察例題這兩個算式,等號左邊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?右邊呢?

  學生回答后(65+45)×5是用65與45的和同5相乘;65×5+45×5是把65和45分別同5相乘。

  2提問:誰能用一句話把等號左邊算式的特點概括出來?右邊呢?

  板書:兩個數(shù)的和同另一個數(shù)相乘

  兩個數(shù)分別同一個數(shù)相乘,再把兩個積相加

  3提問:

  既然等式兩邊計算結果相同,我們可以得到什么?

 。簝蓚數(shù)的和同另一個數(shù)相乘等于這兩個數(shù)分別與另一個數(shù)相乘再相加

 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說一遍

  5談話:大家說得很好,你們發(fā)現(xiàn)的這個規(guī)律就是乘法分配律。(板書課題)

  6練習

 。1)、(42+35)×2=————

 。2)、27×12+43×12=————

  7、提問:如果現(xiàn)在要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(guī)律,你們認為應該用幾個字母呢?(3個)

  8、誰會用字母a、b、c表示乘法分配律

  板書:(a+b)×c=a×c+b×c

  四、 鞏固練習

  1根據(jù)乘法分配律,填出另一道算式

  15×26+15×14=□○(□○□)

  72×(30+6)=□○□○□○□

  2課本第55頁“想想做做”第2題

 。1)學生用手勢判斷

 。2)談話:第三題意見不統(tǒng)一,你是怎么判斷的,不能確定時可以用什么方法?(計算)

  提問:

  怎么改算式,讓同學們一看就知道他們相等?

  (74可以寫成74×1)

  (3)提問:

  第4題的兩個算式為什么不相等?怎樣改寫可以使它們相等?

  3選擇題

  24×(49+51)與下面的————式相等

 。1)24×51+24×49

  (2)(24+49)×(24+51)

 。3)24×49×51

  4拓展題:

  把例題中的問題改成5件夾克衫比5條褲子多多少元,可以怎么做?學生試做后發(fā)現(xiàn):兩個數(shù)的差與一個數(shù)相乘,也可以用這兩個數(shù)分別與這個數(shù)相乘,再把它們的積相減,這也是乘法分配律。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5

  教學內容:

  北師大版小學數(shù)學三年級上冊教材P32—P33

  教學目標:

  1.在具體的情境中,探索并掌握兩、三位數(shù)乘一位數(shù)(連續(xù)進位)的計算方法,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。

  2.結合具體情景,學生經歷提出問題、解決問題的過程,培養(yǎng)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。

  3.在數(shù)學活動中體會到數(shù)學與生活的密切聯(lián)系,并獲得成功的'體驗,建立數(shù)學學習的自信心。

  教學重點:

 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(shù)乘一位數(shù)(連續(xù)進位)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。

  教學難點:

  連續(xù)進位方法的掌握與實踐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組織教學:清點學生人數(shù)

  二、新知預熱

  1、請同學們認真看大屏幕,誰能聲音洪亮的回答這些問題。(出示課件)

  2 、小結:同學們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表現(xiàn)很棒!

  3 、引出新課:誰坐過火車?有硬座和臥鋪兩種車廂,這節(jié)課我們就和淘氣與笑笑一起來解決幾道與火車有關的數(shù)學問題。(板書課題)

  三、新知探究

  1、創(chuàng)設情境、提出問題:一天淘氣與笑笑來到火車站,與火車站的叔叔的交流談話中,你能獲得那些數(shù)學信息?(出示課件)提出那些數(shù)學問題?

  2、解決問題、探索方法

  (1)、臥鋪車廂每節(jié)可乘72人,5節(jié)臥鋪車廂可乘多少人?

 、偕x題②生列式,師板書③生試做 ,生板演 ④匯報方法⑤看課件,小聲說計算過程(出示課件)

  (2)硬座車廂每節(jié)可乘118人,7節(jié)硬座車廂可乘多少人?

 、偕囎 ,生板演②交流匯報③課件演示

  (3)觀察這個算式,有什么共同的特點?(連續(xù)進位)通過我們以上的學習,你能試著說一說兩、三位數(shù)乘一位數(shù)(連續(xù)進位)的計算方法?(學生與同桌說一說)匯報說;師生共同小結(出示課件)齊讀。

  四、應用提升:(出示課件)

  五、全課小結:這節(jié)課你有哪些收獲?對自己的表現(xiàn)滿意嗎?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6

  教學目標:

  1、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“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(shù),所得的結果仍然使等式”,會用等式的這個性質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運算的簡單方程。

  2、使學生在觀察、分析、抽象、概念和交流的過程中,進一步積累數(shù)學活動的經驗,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,發(fā)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。

  教學重點:對等式的性質進一步的理解,解含有乘、除法的方程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教學新課

  1、教學例5。

  (1)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(jù)“等式的.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(shù),結果仍是等式”的性質解方程,今天我們將繼續(xù)學習解方程的知識。

  (2)出示例5第一組圖。

  根據(jù)左邊的圖,你能列出等式嗎?(x=20)

  右邊的圖與左邊的圖比較,有什么變化?

  你認為天平還會平衡嗎?

  你能根據(jù)右邊圖物體的質量相等關系再列出一個等式嗎?(2x=20×2)

  這個等式又告訴我們什么呢?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
  小組中互相說想法,匯報。

 。ǖ仁降膬蛇呁瑫r乘一個數(shù),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)

  想像一下,如果20=20的左右兩邊同時乘3,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嗎?

 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?(20×3=20×3)

  如果左右兩邊同時乘0呢?可以嗎?

  (3)出示第二組圖。

  左邊的圖能看懂嗎?用等式怎樣表示?(3x=20×3),也就是3x=60。左邊的圖與右邊的相比,物體的質量發(fā)生了怎樣的變化?

  天平還會平衡嗎?

  你能根據(jù)質量的變化情況列出等式嗎?

  這又說明了什么?

 。ǖ仁降膬蛇呁瑫r除以一個數(shù),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)

  你能自己寫一個等式,并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(shù),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?

  嘗試練習,匯報。

  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?兩邊同時除以0呢?為什么?

  指出: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(shù),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。

  (4)歸納。

  通過對兩組圖的觀察,你認為等式又有什么性質呢?

 。ǖ仁絻蛇呁瑫r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(shù),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。)

  指出:這也是等式的性質。

  (5)完成練一練第1題。

  獨立完成填寫。

  X÷6×6和0.7x÷0.7化簡后應是多少?

  2、教學例6。

  (1)出示例6。

 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?

  你能根據(jù)這個數(shù)量關系列出方程嗎?(40x=960)

  40、x、960各表示什么?

  應該怎樣解這個方程呢?小組討論。

  匯報討論結果。

  你怎樣想到方程兩邊都除以40的呢?

  這樣做的依據(jù)是什么?

  學生在書上完成,展示學生解題過程。

  40x=960

  解:40x÷40=960÷40

  X=24

  檢驗:40×24=960

  答:試驗田的寬是24米。

  如何檢驗?

  誰能說一說解這個方程,最關鍵是什么?

  (2)完成試一試。

  要使左邊只剩下x,應該怎么辦?

  獨立完成解答,集體核對。

  (3)完成練一練第2題。

  說說每題應該怎樣解,獨立解答。

  匯報解題過程,集體核對。

  二、鞏固練習

  1、完成練習二第1題。

  獨立完成,小組交流。

  2、完成練習二第2題。

  每題中解方程時分別省略了什么?

  指出:我們在解答時,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。

  3、完成練習二第3題。

  獨立完成,展示作業(yè),集體核對。

  4、完成練習二第4題。

  從圖中可以看出什么數(shù)量關系?

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?

  獨立完成。

  三、課堂總結

  本節(jié)課,你有什么收獲?說說你得到的知識?

  在解方程時,關鍵是什么?要注意什么?

  板書設計:

 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

 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(shù),

  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。

  40x=960

  解:40x÷40=960÷40

  X=24

  檢驗:40×24=960

  答:試驗田的寬是24米。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7

  課題:連加連減

  教學內容:教科書第72頁和練習十一的第1、2、5題。

  教學目標與策略方法

  知識與技能:使學生掌握連加、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。

  過程和方法:引導學生經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,

  使學生感受到連加、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(lián)系。并體驗用數(shù)學的樂趣。

  情感、態(tài)度與價值觀:通過創(chuàng)設清凈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
  策略與方法:動手實踐、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。

  課前準備與課時設置

  投影片、小棒、三角圖片。

  教學過程

  一、創(chuàng)設情境

  出示投影圖片,引導學生說出圖意。

 。ㄔO計意圖:以生動活潑的畫面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的意義和計算順序。)

  二、探究體驗

  1、學習連加

  師:誰能說說你在圖中都看到了些什么?

  引導學生用數(shù)學語言表述。(原來。。。先。。。又。。。)

  (設計意圖:引導學生用數(shù)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維,利于學生理解連加的計算順序。)

  板書問題:現(xiàn)在一共有幾只小雞?

  一共是什么意思?怎樣列式?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討論交流計算方法。

  根據(jù)學生匯報板書:5+2+1=8

  先用一只手遮住+1,讓學生算5+2=7(板書7),再用手遮住5+2,提示用7+1=8(板書8)。

  說明象這樣連著加就叫連加。板書:連加

 。ㄔO計意圖:培養(yǎng)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。)

  2、學習連減

  師:小雞吃飽了,接下了又發(fā)生了什么事呢?我們看看圖吧。(繼續(xù)演示投影、72頁下圖)

  讓學生自由觀察并自主說話。(原來。。。先。。。又。。。)

  可以提出什么問題?怎樣列式?

  引導學生圍繞“還剩幾只?”這個問題加以解決。使學生明確:先跑了2只用減法,又跑了2只還是用減法。

  教師根絕學生的匯報適時板書:連減 8-2-2=4(自主探索連減兩次的`計算方法,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。)

  3、歸納

  象這樣用三個數(shù)(有時更多)連著相加或者連著減的計算方法就是連加和連減。

  (設計意圖: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、連減的意義,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。)

  4、完成72頁的“做一做”

  引導學生說清圖意,再讓學生自己用小棒、三角圖片擺一擺,得出結果后,再填數(shù)。

  三、時間應用

  1、舉例: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連加連、連減呢?

  學生自由回答,對敢說能說的學生要多表揚,對想說卻有顧慮的學生要多鼓勵。

  2、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、2、5題。

 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,自主解答。

  (設計意圖: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,讓學生體驗用數(shù)學的樂趣,感受連加、連減在生活中的作用。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篇8

  教學內容

  教科書第40~41頁例2,練習九第3~7題。

  1.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,能較熟練地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。

  2.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學會思考,增強思維的靈活性,培養(yǎng)學生有序思考的習慣。

  3.在探究問題中,發(fā)展學生的空間觀念。

  運用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

  靈活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。

  小黑板

  一、復習引入課題

  教師: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?

  學生回答,教師板書體積公式:V=13SH

  教師:誰能說說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?

  抽學生簡要敘述圓錐的推導過程。

  教師:要求圓錐的體積,應該知道哪些條件?

  讓學生弄清要求圓錐的體積應該知道圓錐的底面積和高。

  教師:這節(jié)課我們就利用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`數(shù)學問題。

  板書課題:圓錐的體積二

  二、探究新知

  1.教學例2

 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例2。

  一煤堆的底面周長18.84M,高1.8M,這個煤堆近似一個圓錐體。準備用載重5噸的車來運。一次運走這堆煤,需要多少輛車?(1M3煤重1.4噸)

  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理解題意。用投影儀出示問題。

 。1)這道題講的是什么事情?知道哪些條件?要求什么問題?

 。2)要求這堆煤的質量,必須先求什么?

  (3)要求煤的體積應該怎么辦?

 。4)這題應先求什么?再求什么?最后求什么?

  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,教師適時點撥。

  反饋: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敘述題意。

  教師抽學生敘述思考過程,要求語言簡潔,思路清晰。

  在反饋過程中,盡量多抽幾個學生敘述。

  通過討論,使學生明白,這題的關鍵是求出圓錐形煤堆的體積,也就求出了煤堆的質量。

  教師抽學生上臺板算。

  板書:

  煤堆的底面積:3.14×(18.842×3.14)2=3.14×9=28.26(M2)

  煤堆的體積:13×28.26×1.8=16.956(M3)

  1.4×16.956÷5≈5(輛)答:……

  教師:最后的結果為什么要取整數(shù)部分再加1?

  讓學生明白裝了4輛車后,剩下的雖然不夠裝一車,仍然要用一輛車裝,因此要取整數(shù)。

  教師: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,經常會遇到不知道底面積的情況,這時怎樣求圓錐的體積?

  2.小結

  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底面積和高,如果只知道底面半徑、底面直徑或底面周長和高,要先算出圓錐的底面積,再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圓錐的體積。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

  三、鞏固練習

  1.教師用投影儀出示教科書第42頁第3題

  觀察圖形,獨立解答。抽二生上臺板算。

  讓學生理解此題應先算出圓錐的底面積,才能求出容器的體積。

  2.解答教科書第42頁第4題

  學生獨立解答,抽生反饋說出思考過程。

  通過這一題的練習,體會圓錐與圓柱之間的關系。

  3.解答練習九第6題

  學生獨立完成,小組交流,展示思考過程,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。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體積不變進行解答。

  4.發(fā)展練習

  有一個底面周長是31.4DM,高9DM的圓錐形容器里裝滿了黃豆,現(xiàn)在要把這些黃豆放入另一個高9DM的圓柱形容器里,剛好裝滿。這個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徑有多大?

 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,理解題意。

  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,根據(jù)條件尋找中間問題。明白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。

  學生小組內交流,探討解決方案。

  反饋:學生用完整清晰的語言敘述解題思路。

  弄清解決這題的關鍵是抓住黃豆的體積不變,即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等。這是解答此題的突破口。教科書練習九第5題,第7題。教師:今天這節(jié)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?通過這節(jié)課的學習,對圓錐的體積計算更熟悉了。知道圓錐和圓柱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在解決實際問題時,應有序思考,靈活運用知識。

  例2……

  煤堆的底面積:3.14×(18.842×3.14)2=3.14×9=28.26(M2)

  煤堆的體積:13×28.26×1.8=16.956(M3)

  1.4×16.956÷5≈5(輛)答:

【小學數(shù)學教案】相關文章:

最新小學數(shù)學教案 小學數(shù)學教案范文01-24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4-25

[經典]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8-02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7-13

【精選】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7-06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7-08

(經典)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8-09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7-07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7-07

小學數(shù)學教案07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