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推薦
低年級數學教學重在能力培養(yǎng)
低年級數學教學重在能力培養(yǎng)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,對事物充滿好奇,求知欲、表現欲很強。怎樣才能讓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(tài),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,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?在使用一年級新教材后,我覺得改編后的教材,比較重視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它精心設計的例題,具有直觀性、啟發(fā)性,充滿童趣的彩圖對小學生們很有吸引力,能強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,讓學生在學習中發(fā)揮出各方面的潛力。我認為新教材能很好地體現基礎教育改革的初衷,它的編排具有以下特點:
一、重結果更重過程。
葉圣陶曾說過:“教師當然須教,而尤直至力于‘導’!睉嚱逃恼n堂教學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結果,忽視教師導和學生思維的過程,扼殺了學生的創(chuàng)造潛能,不利于人才的培養(yǎng)。就拿備課寫教案來說吧,以往教學時,往往要求備詳案,其實這反而限制了教師課堂上的教學,因為課堂是活躍、變化的,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。照詳案教學,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臨場發(fā)揮。而新教材重結果更重過程,在教學上留有余地,教師在編寫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環(huán)節(jié)的編寫,但不要求面面俱到,讓教師有應變的心理;A教育改革重視教學后的總結評價,讓教師通過課堂教學,確實反饋。這樣能讓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及時調整教法,游刃有余,能很好地體現新教材的設計思想。不僅教師減負,課堂的實效也加強了。教學時重在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,發(fā)揮學生的主體地位,讓學生有了自我發(fā)展、自我完善、自我創(chuàng)新的機會。
二、結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,多感性知識,重生活經驗的應用。
數學知識源于生活,又應用于生活、可以說數學知識無時不有、無處不在。新教材很好地突出這一點,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畫面引出新課,讓學生們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,使數學知識貼近生活。如人教版第一冊中的“比大小”這一課,就是通過“小猴分水果”的故事展開,水果數量與小猴只數不一樣,夠分嗎?怎么分?一年級的學生一看到這個場面,就已自覺進行比大小,并將水果分好了,一節(jié)新課就在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中上完了,課后學生們還能踴躍參與比大小分其它東西。在這樣的學習中,學生能時時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(lián)系,并不覺得累?梢,良好的學習情境,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,還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,為學生的探索學習活動架起橋梁。
三、重視合作學習,提供學生的交流空間,增強合作意識。
研究表明:通過教學而獲得的數學知識只有10%。可見人的知識獲取的手段相當豐富,其中合作學習就是一種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。因為它能充分發(fā)揮學生群體磨合后的智慧,解決難題,互幫互學,共同進步。通過小組學習,同學們互相啟發(fā)、互相吸收、互相補充、互相糾正,觀點漸趨統(tǒng)一。在這個過程中,不僅解決了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難題,而且培養(yǎng)了學生之間的互相交往的能力,鍛煉了學生們的“情商”,培養(yǎng)初步的團隊精神。同時,教師從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變?yōu)閿祵W活動的組織者,給學生們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,讓他們有
[1] [2]
【低年級數學教學重在能力培養(yǎng)】相關文章:
培養(yǎng)數學能力04-30
數學教學與學生創(chuàng)新能力的培養(yǎng)05-01
怎樣培養(yǎng)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05-01
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(yǎng)04-28
在數學教學中培養(yǎng)學生能力04-30
遷移與數學能力的培養(yǎng)05-01
培養(yǎng)低年級學生創(chuàng)新能力例談04-26
淺議數學教學中自學能力培養(yǎng)04-29